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7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具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既与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密不可分,又与供职于其间的华人编辑息息相关。文章详细论述了这一群体,并分析了这批华人编辑在供职《万国公报》时期的活动和言论。  相似文献   
12.
余华小说完全背离了传统文学对死亡意识的阐释,他调动思维的超常想象与直觉体验,开拓死亡过程及死亡来临前后的艺术空间,对死亡过程进行创意性描写,诱发对死亡的客观命运的探询以及死亡意向的捕捉与死亡艺术的美学呈现,死亡成为一次具有革新意义的本体呈现。但是,在残忍的暴戾的死亡和随意放逐生命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作家悲悯人生苦难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的不良学风已造成了严重危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报编辑人员自律意识淡薄,因此,学报编辑人员要充分认识强化自律意识的重要性,把自律意识建设和出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职业形象与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进行。学报编辑应树立三种自律意识:即道德自律意识、学术自律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坚定不移地防范学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提升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学术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以下简称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存在着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刊发论文整体质量不高,许多论文缺乏一定的学术性;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为评职晋级、为"任务而发表";人情稿、关系稿不断等影响了学报的学术质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学报的科学定位、作者培养和编辑建设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论学报编辑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性。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活力,就看它是否能够不断创新,以超常规的状态前进。高校学报编辑作为本校知识创新成果的宣传者,必须走创新之路,必须注重创新意识在编辑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人类思维运动的基本规律 ,解析编辑方法的可知性是一切操作规程的依据 ,结合高校学报的编辑实践 ,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主体思维的中介性、间接性、规则性、超脱性和创新性等特怔 ,在此基础上 ,提出高校学报编辑在编辑实践中应综合运用定格思维、发散思维、主题思维、系统思维和预测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为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对学报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报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意识的强弱与学报的学术质量息息相关。研究新时期学报编辑信息意识的内涵,对高校学报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阐述学报编辑信息意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报编辑具备信息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信息意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的编辑失范是学术失范乃至学术腐败现象的助产士。失察、徇私、畏势、缺纠等编辑失范现象的危害是严重的,它使学术创新本质异化,降低了学术期刊的公信力,损害了编辑作为学术把关人的形象,进一步恶化了学术风气。要实现学术期刊的价值回归,必须治理编辑失范。其治理途径是:营造谴责编辑失范现象的舆论氛围,加强编辑自律,实现制度治理,从净化小环境做起,共同建设健康的学术大环境。  相似文献   
19.
编辑理想主义的实质是个人的信仰与社会理想在编辑出版事业上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对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和强烈的社会文化使命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正逐步解构编辑理想主义,出版社的市场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编辑理想主义的冲击.重构编辑理想主义已是出版界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建设理性的回归为编辑理想主义的重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欧洲先锋电影运动被认为是一次“精英运动”,是精英性和违背了观众的惯常审美心理导致其迅速消逝。但对观众的审美心理作出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先锋电影迅速消逝的原因并不是它违背了观众的审美心理,而是由于观众感知积累的缺乏;精英性也并未导致先锋电影走向尽头,反而使其摆脱了早期的“杂耍”身份,成为了20世纪整个现代主义文化的一条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